研究背景与战略意义
在信息时代,无障碍信息获取是保障视障群体平等享有教育、文化等公共服务的关键前提。当前,国内盲文信息处理领域存在学科覆盖不全面、多模态文档转换能力不足等问题,尤其在语文、数学、音乐等跨学科场景中,盲文翻译的准确性与适用性难以满足视障群体的学习、考试及资料使用需求,制约了其教育公平与发展权利的实现。本研究以 AI 技术赋能信息无障碍建设为核心,聚焦盲汉翻译领域的痛点问题,不仅填补了国内全学科双向汉盲翻译平台的技术空白,更对推动社会包容性发展、落实教育公平战略、保障特殊群体基本权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长远的社会价值。
核心研究内容与技术路径
本研究围绕 “多模态信息文档统一翻译转换” 这一核心目标,构建 “技术突破 - 跨学科适配 - 系统集成” 的递进式技术路径。核心研究内容包括三大方向:一是盲文识别技术研究,攻克多格式盲文信息的精准采集与解析难题,实现对不同载体盲文内容的高效识别;二是明盲互译技术研发,针对语文的语义理解、数学的公式逻辑、音乐的乐谱符号等跨学科特性,建立专项适配模型,确保不同学科信息在汉盲转换中的准确性与完整性;三是盲文领域大模型技术创新,通过海量盲文与明眼文数据训练,提升系统对复杂学科场景的自适应能力与翻译效率,最终集成形成全学科双向汉盲翻译平台,实现多模态信息文档的统一转换处理。
已取得的研究成果与优势
本研究已成功研发国内首个全学科双向汉盲翻译平台,具备显著的技术与应用优势。技术层面,平台突破了跨学科盲文翻译的技术瓶颈,可稳定支持语文、数学、音乐等各类学科的盲汉双向翻译,解决了传统翻译工具在专业学科场景中适用性差、准确率低的问题;应用层面,平台已实现盲文资料制作、盲文试卷批改等核心场景的规模化应用,操作便捷性与功能完整性处于国内领先水平。此外,研究成果在 2025 年研究生招生考试中的成功应用,助力一名盲人考生顺利考取音乐专业硕士,充分验证了平台在高难度、高要求场景下的可靠性与实用性,凸显了技术成果的社会价值与示范效应。
成果转化与应用
本研究成果已形成 “技术研发 - 场景落地 - 社会赋能” 的完整转化链条,在教育、考试等关键领域实现深度应用。在盲文资料生产领域,平台为各类学科盲文教材、教辅资料的制作提供高效工具,大幅降低盲文资料的制作成本与周期;在教育评估领域,平台支撑盲文试卷的标准化批改,为视障学生的学业评价提供公平、精准的技术保障;在重大考试场景中,研究成果通过 2025 年研究生招生考试的实践应用,为特殊考生提供了符合专业需求的考试信息转换服务,为后续国家级、省级考试的无障碍信息服务建设提供了可复制、可推广的范例,未来将进一步拓展至日常阅读、文化传播等更多领域,持续为视障群体构建更便捷、更全面的信息无障碍环境。